据统计,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.6万家。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。行业业态也是各式各样,既有传统连锁餐饮企业、大型商超、便利店,也有新型零售(生鲜电商、社区团购、新型火锅超市)及直播平台等。 据艾媒咨询调查,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9.8%,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突破8000亿元。 2022年4月,央视新闻报道,3月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,形势为严峻的上海地区近半个月的同比增幅超过250%。4月以来,Wind预制菜指数整体涨幅已经超11%,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%,预制菜板块明显跑赢大盘 。8月2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2022年上半年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显示,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事件被点名。
当前,不少预制菜企业采取折中方法,通过生产半成品或者控制产品熟度,把一道、两道的熟化工艺留给上桌前的几分钟,这样能大程度还原、保持菜品的风味和多样性。因此,提高预制菜品质,应把中国菜的“汁味”还原作为技术攻关的重点。效率则更多反映在预制菜的流通体系上。不管是冷链、热链还是常温,预制菜为了保证味道,保鲜期无疑是个短板。提升配送效率是预制菜产业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。
打造高标准的预制菜,还需要推动预制菜产业按照市场规律优化布局,可以总结为“天时”“地利”“人和”三大因素。“天时”是指原材料产地优势。产地的劳动力、能源、用地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,综合成本优势明显。预制菜是特色农产品产区提质增效、延伸产业链、发展农产品仓储流通及加工业的抓手,也是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,企业可据此布局。“地利”是指主打效率和成本结合的销地端预制菜市场。可在B端餐饮半成品、精加工原材料等保存期短、配送响应及时的预制菜产品供应方面重点发力,通过构建及时配送网络,实现订单快速、响应,通过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周转率、简化管理来降低综合成本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这类体系是在已成型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上构建预制菜体系,优化结构,升级服务。
在软环境营造方面,地方既要出台各种奖补激励政策,为预制菜企业提供税收、融资、营销等一系列支持。同时,围绕预制菜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,可以通过筑巢引凤,推动的科研单位参与研发,鼓励科研人员驻园入企定向进行科技攻关,开发有竞争力的预制菜产品,开拓市场,实现产学研联动。另外,地方既要为预制菜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,也要防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。相关部门需强化预制菜企业准入退出机制,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,明确项目(企业)退出机制,严格程序办法,建立评估考核制度,确保企业规范经营。形成监管部门、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,制定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理方案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,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预制菜加盟公司的真滋味美食于2025/1/16 17:56:19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anshan.mf1288.com/zhenziwei-28355501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