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厌氧颗粒污泥菌1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生产,解决废水处理 领域高1效厌氧1来源不足的困难,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.采用水力条件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的IC反应器,用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,用柠檬酸废水培育出颗粒污泥菌1种.通过3个月的培育,IC厌氧反应器负荷达到20 kg/(m3·d)以上,达到了IC反应器的佳运行负荷,并成功地在1 700 m3IC。
厌氧颗粒污泥的流失是高1效厌氧 反应器实际运行中经常发生的现象,污泥流失严重时会导致反应器性能大大地降低。高选择压条件下,水力筛选作用可以将微小的颗粒污泥与絮体污泥分开,污泥床底聚集比较大的颗粒污泥,而比重较小的絮体污泥则进入悬浮层区,或被淘汰出反应器。定向搅拌作用产生的剪切力使颗粒产生不规则的旋转运动,有利于丝状微生物的相互缠绕,为颗粒的形成创造一个外部条件。
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:为明确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产生的影响机制,通过改变pH、污泥负荷(Ns)和C/N比,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及其上清液的EPS(胞外聚合物)产生量及组分多糖、蛋白质的变化情况,采 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pH、Ns、C/N比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;结果表明,过酸、过碱和不适当的C/N比不利于厌氧颗粒污泥形态保持和微生物生长,但 Ns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不大。
主要研究结果如下: (1)通过控制有机负荷(organic loading rate, OLR)为8.8kg化学需氧量(chemicaloxygen demand, COD)·m~(-3)·d~(-1)、液体上升流速为5.4m·h~(-1)和水力停留时间(hydraulicretention time, HRT)为5.9h处理啤酒废水,好氧剩余活性污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规模化培养,颗粒污泥粒径达到2.5mm,粒径大于0.5mm的颗粒污泥占反应器生物总量的比率为57%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厌氧颗粒污泥的安徽浪迅于2025/4/1 7:51:04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anshan.mf1288.com/ahlangxun-2852546823.html